【厚积薄发+赛事驱动机制】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撰写机器人大赛安全预案 将科技教育落实到细节上
将科技融入“共生+”课程体系
雁宁路小学秉承“科教融合 智慧成长”的办学理念,打造“共生+”课程体系,并于2023年成立了STEAM教育工作室,着力拓展“共生‘1+2+X’”课后服务体系,以科技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在“共生 1+2+X”中,“1”指的是国家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2”指的是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技、人文等方面的课程;“X”指的是学校的特色课程,如书法、围棋、机器人等。在各个部分中,科技都占有重要地位。
科技教育设施完善 课程丰富
雁宁路小学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为此投入大量资金,完善科技教育设施。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活动室和计算机房,配备了计算机、机器人、3D打印机等先进的科技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此外,学校还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科技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学校还订阅了多种科技类报刊、杂志和电子资源,让学生们能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雁宁路小学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科技教育的特色。学校不仅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还引入了机器人、编程、3D打印、创新思维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自主开发科技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科技节放飞梦想 科技比赛成果丰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技魅力,雁宁路小学积极举办各类科技活动。学校定期举办科技节,通过小发明、科学实验和科幻画展览来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科技节上,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实践一个个科学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学校还组织孩子们自己动手折出各种各样的纸飞机,并将自己的科技梦想写到纸飞机上,然后一起放飞承载着科学梦想的纸飞机。科技节期间,学校在还公众号上展示了前期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的科学小实验视频中的优秀作品,以供师生们欣赏、交流和学习。科技节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还锻炼了实践能力。
此外,雁宁路小学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自己的科技能力。在科技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利用暑假、周末等时间抓紧训练,积极备战,锻炼逻辑思维,丰富知识面。2020年,雁宁路小学的孩子们分别取得兰州市青少年机器人WRO大赛冠军、兰州市青少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比赛二等奖,甘肃省机器人大赛二等奖,以及世界机器人大赛世界大赛—超级轨迹赛一等奖、二等奖等佳绩。2023年,雁宁路小学在世界机器人大赛超级轨迹赛中分别取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同年,在青少年全国通信大赛“月球基地项目”中荣获三等奖。
学校对STEM课程真抓实干
赛前撰写 安全预案
雁宁路小学已STEM工作室为抓手,在STEM课程上真抓实干。学校在全校分年段开展积木创意搭建课程和Wedo2.0课程,为机器人教学做好知识铺垫,并在信息科技课上开展编程和AI感知学习 。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或许很多人看到的比赛场景就是机器人利用光感巡线,机械臂简单摆动。看不到老师和孩子们为一个机械臂很精准的运行需要花费几十分钟时间甚至更多才能调试好。赛前很长一段时间科技员高老师和孩子们没有周末、没有午休,下午放学后加班加点训练,为了目标和肩负的使命,坚持不懈。在训练过程中有苦有甜,在一次次的程序调试中磨练、在一次次的编码值测量中成长、在一次次的模拟比赛中积累经验、在老师的日日陪伴下锐意进取!
结语
雁宁路小学STEM工作室的老师们注重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领域知识学习的探究实践,努力在学生心中种下“学思并用,重在实践”的学习种子,引导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带着探索的心与善于发现的眼,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将计算思维从课堂走进生活,让“科技梦”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未来,雁宁路小学将继续以科技特色为主阵地,以工作室为平台,不断提升青少年智能机器人应用水平,在多个科技领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力与冒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