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举办“全球AI教育战略研究”讨论会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因之引发的教育领域的变革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代表性的生成式AI技术,如ChatGPT和Sora,正深刻改变着信息获取方式,深刻冲击着相关业态,也在影响和塑造着未来教育形态。近日,为深度研究人工智能政策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举办了2024年首场内部研讨会——“全球人工智能教育战略讨论会”。
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始人任思国博士、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专家龚超博士、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资深专家周丹博士、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梦晗老师、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仇鼎宸老师,以及研究院全体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追踪各国AI政策演进
会上,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确定了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即广泛搜集并分析世界各国各地区及国际组织出台的人工智能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从文件出台的时间和重要性这两个维度进行梳理,以全面追踪各国各地区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政策发展历程,以便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演进和未来趋势,以期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战略提供对照和借鉴。
分析多层次政策影响
在政策文件分析环节,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从政策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个层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直接影响是指政策文件中已经提及教育、明确表示教育领域将采取一些举措来实践或呼应这些人工智能政策;间接影响则是指相关政策中并未直接提及教育,但客观上会给教育带来潜在影响。通过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分析,可以形成了多层次的政策影响分析。
多维度聚焦 提升研究深度
与会专家认为,通过模块化分析,研究团队应该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科研机构、跨学科研究、AI伦理、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讨论会以法国出台的系列人工智能战略政策为例,深入探讨了这些政策对法国教育领域的影响。会上,龚超博士分享了关于文章写作、框架搭建等方面的宝贵技巧,强调提高文献搜索和综合归纳等能力的重要性,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有效地组织和呈现研究发现,提升整体研究水平。本次讨论会不仅为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确立了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也为研究院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为研究员们提供了分享经验和见解、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政策对教育事业影响的机会。
会议分享人
任思国
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创始人
武汉大学博士,2020年创建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带领研究院立足于产、学、研、用,充分调动和整合全球顶级人工智能科研资源、教学教研精英,依托前沿应用案例与需求,多维度覆盖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行业观察、人才培养、探究研讨和成果输出。2019年,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届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1年,当选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十届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当选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龚超
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首席专家
工学博士,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特聘专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优化算法,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等。著有近20本人工智能相关图书,多家500强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高级顾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共计60余篇。
周丹
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资深专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元宇宙教育等,参与编写《人工智能基础》《万象中轴》教材和《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虚拟现实产业报告》等多版报告。